English

人文社会科学走进西部大开发

中国社科院专家学者为毕节建设献计献策
2001-02-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 单三娅)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赴贵州毕节地区考察,为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献计献策,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处岩溶连片区腹部,在历史上就是极贫区。新中国成立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与文化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状态一直相当严重,1985年,所属8县有5个县列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县列为省级贫困县。

1988年6月,经贵州省委、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试验区已逐渐走出了一条岩溶山区治穷脱贫、治理生态、实现人口有效控制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突破性的阶段成果,生态环境恶化得到遏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已有4个市县越过温饱线,贫困人口由1988年的312万降至90余万,地区生产总值在贵州省的排名由过去的末尾追至第三。但与东部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党中央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毕节人急欲乘此东风,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毕节地区的大发展,为此,当地政府编制了《毕节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规划》。为了使《规划》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毕节地委、行署领导于去年9月来到中国社科院,与广大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与研讨,希望此前曾对毕节试验区给予过支持的社科院继续派专家学者到毕节考察,加大智力支持的力度。

去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拨出专项经费,组织经济学、民族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前往毕节考察。考察团一行25人,在乌蒙山腹地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行踪遍及毕节所属8市县中的7市县,行程千余里,考察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校、乡镇卫生院、敬老院、乡镇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走访了已经脱贫和尚未脱贫的农户,同地、县、乡镇各级干部与教师、律师、医生、农民、彝文翻译工作者和非公有制企业代表等座谈交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专家学者在充分肯定毕节试验区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就农业产业结构、政府功能、民族关系、教育及观念转变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制度室主任苑鹏博士从岩溶地区的自然条件出发,提出农牧业大区可以由众多同质性或异质性的小区构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注重多元化的机制创新。法学所法理室主任张志铭研究员指出,政府作用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来实现,当地要在资金、人才与技术的引进与信息的传播上多做工作。近代史所社会经济史室副主任夏春涛研究员指出,毕节应该汲取先开发后治理付出巨大代价的教训,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民族所理论室主任王希恩研究员认为,当地政府应切实在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能力上下功夫。社科院党校副校长刁守朝针对毕节地区人才外流与分不进来的问题,提出着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教育,课程设置应该与生态建设试验区紧密结合,以解决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文学所张中良博士指出,旅游可以先期开发,不能消极地等路修好了才搞旅游;关于毕节的形象定位问题,既要如实反映“老、少、边、穷”的实情,争取多方资助,又要强调人文与自然资源宝库及其开发价值,吸引投资者来此共谋发展。考古所陈良伟博士从毕节地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谈了文化资源发掘的潜力与形成产业的前景。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毕节地区领导的重视。地委书记朱生亮在考察团的汇报会上说,理论工作者深入山区、深入基层考察,这种学风本身就使我们很受感动。专家学者的见解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许多问题上我先被说服了。在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工作方面,我们正在摸索,要争取早日完成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行署专员彭伯元表示,将认真研究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作为毕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动力。

考察团向织金县绮陌乡中营村白苗小学赠送了100本《新华字典》、10本《现代汉语词典》以及部分现金,略表寸心。参加考察活动的专家学者说,毕节山区部分农民尚未脱贫的窘况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既要放眼全球,又要永远不脱离中国国情,要为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尽我们的力量。据悉,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还将派出以王洛林副院长为首的考察团赴毕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